close
↑龍鑾潭自然中心
龍鑾潭原本地勢低窪,每逢雨季附近田園皆成澤國,為農民帶來很大災害。
日治時代雖曾計畫建為水庫,但終未實現,臺灣光復後,政府關懷民生疾苦,特於民國37年籌撥專款,將龍鑾潭建為水庫,不僅助益農田水利之灌溉,而且形成美麗的風景地區。
潭水經附近溪流相匯由潭北人工洩水口北流,經四溝、頭溝而注入保力溪,由射寮出海。從前其流域水源豐富,帆船等小型船隻,均可從射寮溯水而上,是恆春對外主要交通線之一,目前僅供農田灌溉渠道。
潭面廣闊滿水面積為175公頃,水深平均3.5公尺,碧波蕩漾,景色幽美而恬靜,每年十月至翌年五月,許多候鳥如鷸、(行鳥)、雁鴨等由寒冷的西伯利亞、中國及日本等地從南遷移,部份留此過冬,為龍鑾潭的湖光山色增添不少自然情趣,也使當地更富觀光價值,已興建自然中心,內含鳥類生態展示、望遠鏡觀察、錄影帶欣賞等,提供高品質的旅遊活動。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