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峰林宅
從清末到今日,無論在文化、政治、軍事或經濟等發展乃至於建築美學多樣性的霧峰林宅,在臺灣近代史上均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實為全臺第一之紳官宅第。二級古蹟霧峰林家花園,興建於清朝咸豐年間,距今有一百五十多年歷史,是中部地區政治及文化發源地,在九二一大地震中遭震毀。
霧峰林家與板橋林家、麻豆林家並稱為「台灣三林」,這是指其家族均為台灣巨富,並且先祖都曾建闢過華麗的古厝林園。霧峰林家在清乾隆時期先祖渡海來台,最早是在大里發展,後因林爽文事件遷往霧峰,後人因掃蕩太平軍有功官拜提督,並獲得台灣樟腦專賣權而富甲一方。林家花園共分成頂厝、下厝及萊園三部分,頂厝主建物包括景薰樓、蓉鏡齋、新厝、頤圃等,下厝為草厝、宮保第、大花廳及二房厝,其中的景薰樓建造時間長達三十餘年,宮保第則是台灣僅有的清代官邸。另外萊園是為娛親而闢的花園,主要建築有五桂樓、荔枝島、飛觴醉月亭、林氏祖墳等,目前萊園已成為明台中學的校區範圍。 霧峰舊稱阿罩霧,台灣開發早期為洪雅平埔族原住民活動區域,清乾隆時期林家渡台始林石先生率族人來台墾殖,初期活動於大里(今台中縣大里市),後因林爽文事件受致牽連,大里家毀而由林石公長媳林黃端娘攜子瓊瑤及甲寅遷居霧峰頂竹圍(即今之甲寅村),
開始了林家在阿罩霧墾拓的艱苦歷程。甲寅育有四子,其中長子定邦之家宅因地理位置相對處於南邊,故後世統稱為下厝,而次子奠國之府第處於北方,故後世統稱為頂厝;至此,霧峰林家開始有了頂厝即 下厝之分。
相傳甲寅公夢得土地公增金,並引以為資經商致富,霧峰林家家道因而中興;甲寅長子林定邦與草湖林和尚發生紛爭被殺,林定邦長子林文察殺林和尚以報父仇而入罪,時因小刀會之亂,林文察戴罪立功並因此免罪。清咸豐十一年(1861年)率台勇破太平軍有功,官至總兵,同治年間又屢克太平軍建功,受左宗棠舉薦為建陸路提督並兼領水路提督;同治三年(1864年)戰死萬松關,太平軍恨之入骨致使林文察屍骨不存,
林家後人以衣冠代之葬於萬斗六之倒飛鳳山,後又遷葬於太平車籠埔之牛角鎮坑。林文察因戰功彪炳,死後追贈太子少保,其在世時所居宅第即為下厝之代表建築一宮保第。
霧峰林家之武功在文察時最為風光,文察生有三子,最能繼承家業者是林朝棟,朝棟助當時建巡撫劉銘傳於中法戰爭中,擊退法軍於獅球嶺,劉銘傳因此將全台樟腦專賣權授予林朝棟及頂厝林文欽,霧峰林家藉此累積了大量的財富。
霧峰下厝至朝棟之後盛名漸走下坡,轉而由頂厝的堂兄弟林獻堂繼承起林家功勛,從此之後,霧峰林家由武功轉型至文化傳家。
霧峰林家在下厝林文察之功名達到巔峰之同時,頂厝亦出現一位優秀的成員一林文欽。林家自遷居阿罩霧後,以農為本並習武強身,族中以林文察及林朝棟父子兩人武功最為鼎盛,但後來卻因捲入政爭致家道中落;與文察同輩堂兄弟之林文欽卻獨好於文學。林文欽,字允卿,號幼山,為頂厝林奠國公之三子,母親為羅氏;林文欽在武將出身的林家另成一格,清光緒十九年(1893年)鄉試中舉,由於他的影響,使得霧峰林家成為台灣五大家族中唯一以文化傳家的世家。此外,林文欽公受母親羅太夫人之影響,平日樂善好施,曾經捐金救助饑民,更散千金協助化解泉州移民之間的械鬥,在阿罩霧則對窮困鄉民贈金施藥,人稱「萬安舍」。
林文欽生有二子,長子獻堂,次子階堂,與文鳳所生之澄堂、烈堂,文典所生之紀堂,人稱為五堂兄弟。這五位堂兄弟中以林獻堂先生所造成對台灣近代的民族運動,經濟、文學、政治及美術的影響為最大。
霧峰林宅-----
[頂厝介紹]
景薰樓 為頂厝代表
林獻堂先生的故宅,建於1864年,1899年完工,坐東面西,前後四進,左右雙護龍,第四進還有兩層樓的精緻「後樓」,是一座混雜漳州與客家手法的閩南式傳統建築,曾出過舉人林文欽先生(1893年中舉人,林獻堂之父)。
花瓶門
屋體樑柱部份以靛藍色為主,是林獻堂先生讓屋體明亮的作法,後來形成流行,被稱為「中部藍」。
頤圃
台中縣第一、三、五屆縣長林鶴年的官邸,始建於1906年。原為穀倉及客房,而後林紀堂整理為花圃,遍植菊花名曰「頤圃」。
林鶴年早年負笈日本東洋音樂學院,結識了名取信子(後改名為林伶惠),進而結為夫妻。頤圃為一棟日式結合閩南風格之建築,左右護龍大約於1920年完工,1930正身則於年完成。兩根門柱上豎琴的圖案,訴說著主人的風雅!
蓉鏡齋
前有一半月池,外牆上砌磚採斜式交錯。為紅瓦、土埆磚造三合院,作為提供私塾之用。
[下厝介紹 ]
宮保第 為下厝代表
為林家下厝代表,由林定邦族支居住,因林文察戰死於漳州,清廷下詔封「太子少保」,其子林朝棟大肆興宅,直至台灣割讓日本(西元1895年)前才完成,宮保第為五進宅院,是台灣唯一之清代官邸。
大花廳
公共宴會廳俗稱「大花廳」,始建於1890年,於1894年完工,是霧峰林家的公共展演空間。
戲台上的藻井
舉凡出生、滿月、結婚、金榜題名、生日宴會、出國接風洗塵……皆在此演戲慶祝,熱鬧非凡。
戲台旁的廂房
宴會廳前後共三進,用料講究、作工精緻,充分展現出富貴之家的氣派與豪奢!
將軍府 (二房厝)
為林文明興築之宅邸。
[萊園介紹]
萊園入口處上有「自題五柳先生傳;任指孤山處士家」一聯,原為萊園大門,此聯表現出園主淡泊名利之心。
萊園入口,過木棉橋這個池子就是小習池
飛觴醉月亭及虹橋
林允卿為娛親所闢建花園,仿老萊子娛親而稱萊園,包括五桂樓、小習池、荔枝島、歌台(改為飛觴醉月亭)、林氏祖墳及櫟社廿年紀念碑。
鐵砲碑
「櫟社二十年題名碑」
石頭公
林氏祖墳
林允卿銅像
醉月亭本是表演的戲台後
萊園之創設,為配合自然配置園林所興建,係一依山傍水無界線之自然配置庭園,其園內之景物有五桂樓、考槃軒、夕佳亭、搗衣澗、望月峰、荔枝島、萬梅崦、千步磴、小習池、木棉橋等十景。另外,尚有觀稼亭虹橋、社公祠、鐵砲碑、櫟社20年題名碑、林竹山頌德碑、林允卿銅像及林氏祖墳等點綴其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