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鵬灣的形成,是因為林邊溪和東港溪自上游挾帶泥沙入海後,經海流季風的漂送所形成的砂嘴沈積地形,此砂嘴地形係由陸上延伸入海中所形成的長條砂礫狹脊,因砂嘴橫越海灣出口,將海灣全部封閉,而形成大鵬灣潟湖地形。
水產養殖原本是大鵬灣的一大特色,在灣內水域周邊隨處可見養蚵、採蚵的景象,由於觀光局將這潟湖地區成立「大鵬灣國家風景區」,使其成為國家級水域遊憩基地,這些蚵架、管筏都已經全面拆除。
這一片片蚵架在海上組成的抽象圖案,為養蚵人家的勤奮做了最佳的詮釋與回憶。
屏東大鵬灣國家風景區,會打開合起來的跨海大橋常常在假日吸引了大批的遊客,點點風帆經過大鵬灣的跨海大橋,大橋就會升起,單次上升橋面的時間僅需兩分鐘, 這是在台灣少見的美景,常常在假日吸引了大批的遊客, 以下是跨海大橋面打開時上升過程。

↑側看如船帆揚起,背面似英文字母大A,其造型採單塔非對稱單面複合式斜張橋, 全長579公尺。
↑橋面單向全面開啟可達75度仰角
↑橋面上拍照人群, 有交通管制
是大鵬灣最美麗最獨特的新地標,橫跨於大鵬灣域出海口之上,是全國首座,也是目前唯一一座可以配合船舶進出而設計的開啟式景觀橋。
↑配合船舶進出而設計的開啟式景觀橋
2011年3月正式通車啟用的鵬灣跨海大橋,擁有特殊三向度設計(有別於一般橋樑只有長與寬二個向度),正面看如鵬鳥啣物,側看如船帆揚起,背面似英文字母大A,其造型採單塔非對稱單面複合式斜張橋。全長579公尺,橋面寬30公尺,主塔頂至水面的高度達71公尺,橋面距水面則是17公尺高。活動橋面單向開啟75度仰角,跨距達20公尺, 以下是橋面下降過程, 全程兩分鐘。船帆造型的橋樑傳遞海洋意象之外伴。
↑鵬灣跨海大橋另一頭,可通往大鵬灣遊客中心
每週六、日和國定假日有開橋秀可觀賞。夏季時間下午五點開橋,冬季時因晝短而提前至下午四點半開啟。欲看秀的遊客必須將車輛停在橋下停車場,再步行上橋,因為會管制交通,務必要提早就定位等待。管制時間內眾人齊聚橋上盯住橋面,大聲倒數計時,場面猶如跨年倒數般熱鬧,開橋秀約十分鐘結束。青洲遊憩區因緊鄰橋邊,其頂樓制高點也成為玩家獵取橋面開啟鏡頭的最佳景點, 以下是鵬灣跨海大橋兩側的景觀。
↑鵬灣跨海大橋東側景觀
↑鵬灣跨海大橋西側景觀
鵬灣跨海大橋開啟時間:
自2013年03月16日開始:每週六、日及國定假日下午5時開啟相關開啟時間變動請注意該處最新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