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病的正式名稱是〔高海拔疾病〕,是高海拔空氣稀薄導致身體缺氧造成的疾病。其分類見表一 |
|
急性高海拔疾病的主要病變有二:一是因缺氧導致腦部動脈過度擴張而腦水腫;另一是缺氧使肺部動脈收縮而壓力過高,血漿漏出微血管外而肺水腫。 |
|
高海拔腦水腫(簡稱HACE)與高海拔肺水種(簡稱HAPE)都是可能在數小時至兩三天內致死的危險疾病,但及早發現及早下降高度卻又幾乎全部可快速康復化解危機,其診斷也相當容易,因此,早期診斷及早下降是急性高海拔疾病最最重要的事。診斷標準見表二。 |
|
氧氣或高壓袋可用於高海拔腦水腫或高海拔肺水種在下降前的救急治療,也極為有效;藥物則幾乎無效。絕對不可倚賴藥物而耽誤下降時機。藥物的主要用途是預防而非治療。 |
|
急性高山症(簡稱AMS)是為了早期發現高山病而設計的症候群,其診斷標準由主觀症狀組成,不需要檢查,任何人都可以做診斷工作。見表二。 |
|
輕度的AMS發生時,絕對不可繼續上升高度,但不必馬上下山,可以停留原高度紮營休息,有時可以自動痊癒,症狀完全消失後可重新繼續上升高度;但有時會在原高度休息時惡化。AMS一旦有惡化跡象必須立刻下降高度,否則到了腦水腫或肺水腫的地步會失去行動能力,下撤來不及而亡。當罹患AMS的人停留原高度休息時,必須有其他人陪伴,以免惡化時無人協助下降或求救。關於這些規範AMS發生時的行動準則稱為〔黃金律〕,見表三。 |
|
HACE發生前都會經過AMS或HAPE的階段,HAPE則可不經AMS直接發生。 |
|
HAPE的最重要早期症狀,第一是虛弱無力,第二是咳嗽。AMS最重要的症狀是頭痛。因此,頭痛、虛弱無力、咳嗽三者任一個出現時,就是高山病的最重要警訊。 |
|
當肺水腫發生時,因為水腫的肺吸收氧的功\能變得更不好,身體內的氧氣會更缺乏。缺氧會導致嚴重虛弱無力。如果一位元隊員行進速度遠比其他隊員慢,相同距離需要花接近兩倍的時間時,就要懷疑罹患肺水腫。尤其當走平坡或下坡時都覺得很吃力時,更幾乎可以判斷已經有肺水腫。 |
|
海拔多高可以發生高山病?發生率多高? 文獻上,HAPE發生的最低高度紀錄是 1518m,但那是先天性單側肺動脈發育缺乏的病人。一般而言,平常健康人在 2400m 以上才比較會發生AMS,2700m 以上才比較會發生HAPE或HACE。 AMS的發生率:
|
3000m 約一成 |
3500m 約三成 |
4500m 約五成 | | HAPE/HACE的加總發生率:
|
|
急性高海拔疾病有一項特點: 到達尚未適應的高海拔後會先延擱一段時間才發作,通常6-96小時。 |
|
高山病有體質傾向嗎? 有,某些人特別容易罹患高山病,但沒有人能夠免疫。在一份報告中,曾經罹患HAPE的人若不做預防措施,再犯的機會是一般人罹患HAPE機會的三十倍。 |
|
除了體質外,哪些重要因素使得高山病容易發生?
|
海拔高度 |
上升速度 |
在高海拔作體力勞動(背太重、爬太多太猛) | | 其他次要因素:受寒,年齡(小於 20 歲更容易高山病)。 在山下體力好壞與上山是否容易高山病無關,反而體力好的人上山背包背太重更容易罹患高山病。 |
|
有哪些預防高山病的措施? 〔1〕熟悉診斷標準與黃金律,雖不能預防高山病的發生,但可預防惡化,使人生命無虞。 〔2〕曾經罹患高山病者,須事先告知領隊,重新評估行程是否適合參加。行程中必須每個營地都有緊急撤往低海拔之路線。行程高度之上升速度最好配合高度適應之建議。當事人與主要幹部都必須熟悉高山病的診斷標準與黃金律。曾經罹患HAPE者最好採行藥物〔nifedipine]預防。曾經罹患任一種高山病者都可考慮使用藥物〔acetazolamide〕預防。(藥物之使用請參考〔高山病介紹〕網頁,但須經醫師處方。) 〔3〕安排爬升緩慢的行程有助於高度適應。以下是一般建議:
|
1.2500-3000m間一定要過夜。 |
2.超過3000m後的每一個營地不可高過前一晚300m(也許\第一個以400m為限)。 |
3.超過3000m後的第一個營地最好連住兩晚。 |
4.超過3000m後每星期至少有2至3次過夜處不增加高度。 |
另外,六小時之內回到較低海拔的快攻不會發生高山病。白天爬高一點,晚上睡低一點也是高度適應的好方法。 | | 〔4〕〔每一口呼吸的呼氣後半期撮口加壓吹氣〕的呼吸法有助於高度適應。行進時呼吸必須順其自然加深加快,絕對不可刻意減緩。 〔5〕攜帶高壓袋(其中一個品牌重約八公斤)可以考慮。高壓袋使用法請參考〔高山病介紹網頁。 〔6〕攜帶氧氣筒也可以考慮。(在海拔 3000m,一公斤淨重的純氧在每分鐘5公升流量下大約能供應3小時又24分鐘。) [註]這裏所謂每分鐘5公升指一分鐘流出的氧氣在該海拔的氣壓下膨脹為五公升,這是所謂BTPS制,關於氧氣流量,請連結進一步說明。 |
|
高山病的治療處置: 〔1〕AMS的治療:
|
1.遵守黃金律。 |
2.藥物可能有幫助,但不能因使用藥物而違反黃金律。(藥物之使用請參考〔高山病介紹〕網頁,但須經醫師處方。) | | 〔2〕HAPE與HACE的治療:
|
1.立即下降高度。通常下降 500-1000m 會有明顯效果。 |
2.氧氣或高壓袋治療效果極佳,但治療改善後仍應下降至低海拔休養,至完全康復後才能考慮再上升。 |
3.不可因等待直昇機而延緩下降行動。 |
4.藥物通常無效,只能用作附加療法,只有下降、氧氣、高壓袋三者才是可靠的治療方法。 |
5.如果 HAPE 或 HACE 已經太嚴重,即使下降到海平面仍然部分可能死亡。有一篇日本發生的 HAPE 的報告,27 例送達山下醫院的 HAPE 病人中仍有一人於入院後死亡。因此,在山上採用下降、氧氣、或高壓袋治療時,若未見起色,應繼續下降至山下送醫。 | | |
|
〔表一〕高山病的分類
|
〔1〕急性的高海拔疾病,這對於大部分登山者或高海拔遊客而言比較重要,也是本篇要詳述的部分: a.急性高山症(AMS):主要是高海拔腦水腫的初期症狀. b.高海拔腦水腫(HACE):導致步態不平衡,意識昏迷與死亡. c.高海拔肺水種(HAPE):導致缺氧嚴重,喪失體力,腦水腫與死亡. |
〔2〕亞急性的高海拔疾病: a.極端高海拔的進行性衰竭(Altitude deterioration):發生於海拔五千公尺以上,停留數週後,逐漸消瘦喪失體能. |
〔3〕慢性的高海拔疾病: a.慢性高山病:發生於在高海拔停留經年,紅血球增生過多導致黏滯度過高,右心室衰竭,肝腫大,肢體水腫,體力衰弱,頭痛. | | |
|
〔表二〕急性高海拔疾病的診斷標準
|
〔1〕急性高山症(AMS): AMS是由一組主觀症狀構成的診斷名稱,其診斷標準如下: 新近有海拔爬升,必須有「頭痛」加上下列症狀至少其中之一:
|
腸胃不適(食慾不振,噁心,嘔吐) 疲憊衰弱 頭暈頭昏 入睡困難 | | 其中疲憊衰弱是缺氧或早期肺水腫的表現,其餘都是早期腦水腫的症狀。 |
〔2〕高海拔腦水腫(HACE): HACE指因高海拔引起的腦組織水腫,是可由解剖證實的病理變化,其臨床診斷標準如下: 新近海拔爬升,且有下列二者之一的情況:
|
1. 具AMS症狀,同時,步態不穩或意識改變,或 2. 步態不穩而且意識變化,不管有無AMS症狀。 | | 步態不穩的檢查方法是令受試者在平坦地腳跟緊接著腳尖走一直線,大約走5公尺,正常不會搖晃或跌出線外。如果地形不平坦,可以用〔單腳站〕來取代。 |
〔3〕高海拔肺水種(HAPE): HAPE指因高海拔引起的肺組織水腫,是可由解剖證實的病理變化,其臨床診斷標準如下: 新近海拔爬升,而有下列現象:
|
症狀──下列至少有二:
|
休息狀態下有呼吸不適 |
咳嗽 |
虛弱無力或勞動能力下降 |
胸部緊縮感或充脹感 | | 病徵──下列至少有二:
|
至少一側肺野有囉音或哮鳴音 |
中心型發紺(發紫) |
呼吸過速 |
心搏過速 | |
| | HAPE有時會發燒(通常輕度),但沒有被列入診斷標準。
*高海拔肺水種的補充說明: 發紺的意思是指嘴唇或牙齦等非肢端部位血色發紫。因為血紅素與氧結合時會呈現鮮紅色,無氧的血紅素是紫黑色。微血管的血液缺氧時,嘴唇或牙齦的顏色就會發紫。 有一種儀器不必抽血就可以測量微血管的血液含氧飽和度,這儀器叫做 pulse oximeter,有個夾子夾著手指頭或耳垂,利用光線穿透,分析其光譜,便可測知血紅素氧飽和度。如果平常在山下健康的人,在高海拔測氧飽和度明顯比相對於該高度預期下「高度未適應但也無肺水腫」的人的值還低,就可以直接診斷為高海拔肺水腫。 呼吸與心搏均指休息狀態下測量,以健康同伴為對照,一般呼吸正常不超過20/min,心搏不超過90/min。 囉音是吸氣時有像水泡破裂的聲音,須用聽診器或耳朵緊貼著病人左右背部來聽,但只有局部囉音而無不適症狀的情況在高海拔頗為常見,這不能算HAPE。 哮鳴音是類似吹口哨或貓叫的聲音,也就是氣喘的聲音,呼氣吸氣期都可能,但以呼氣期為主,厲害時不用聽診器,不用耳朵貼著也聽得到。* | | |
|
〔表三〕高山病的黃金律:
|
GOLDEN RULE I. Any illness at altitude is altitude illness until proven otherwise. 在高海拔的任何病症,都應先假定是高山病,直到證明是別的疾病為止。 |
GOLDEN RULE II. Never ascend with symptoms of AMS. 絕對不要帶著AMS的症狀上升高度。 |
GOLDEN RULE III. If you are getting worse, go down at once. 如果症狀正在惡化『立刻』下往低海拔。 |
GOLDEN RULE IV. Never leave someone with AMS alone. 絕對不要將患有AMS的人單獨留下。 | | 第1條是要提高警覺,高海拔的不舒服最常見原因便是高山病。當有部分高山病症狀出現,但未達診斷標準時,最好以高山病視之。 第2與第3條是黃金律關於AMS的最重要實作原則,用來避免惡化成HACE或HAPE。但須注意HAPE可能不經AMS直接發生。HAPE與HACE一旦發生須立即下降,不可停留原高度 。 第4條強調AMS患者隨時可能轉為HAPE或HACE而需緊急協助,因此不可被單獨留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