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瑚的歷史與文化

 

    珊瑚的英文名稱為Coral,來自拉丁語Corrallium。意思是古希臘神話中的「蛇髮女怪」!

 

根據比較新的國外資料顯示:在歐洲的新石器時代(約七千年前),的洞窟之中,就發現有珊瑚的碎片。在四千多年前的巴比倫、埃及,也有珊瑚做成的手工藝品。珊瑚是重要的有機寶石之一,也是古今中外深受喜愛的寶石品種。古羅馬人認為珊瑚具有防止災禍、給人智慧、止血和驅熱的功能。它與佛教的關係密切,印度和中國西藏的佛教徒視紅色珊瑚是如來佛的化身,他們把珊瑚作為祭佛的吉祥物,多用來做佛珠,或用於裝飾神像,是極受珍視的首飾寶石品種。珊瑚代表最高貴與權勢,是幸福與永恆的象徵。

 

    珊瑚不僅具有寶石光豔動人的外表及稀有性,特別的是一牠是有生命的,是非常有靈性的活寶石。目前珊瑚因過度開採,然其生長速度慢,十年才生長一寸,以至於幾近絕跡。

 

我國於民國十二年首次基隆瑞芳海中發現珊瑚,經專家鑑定,色澤品質均遠勝於義、日產品。開採後併引進加工技術,在民國六十八年前後,更為台灣贏得「珊瑚王國」之美譽,佔全世界總產品的80%目前國內最大的一個珊瑚重70.5公斤,而珊瑚最大的產國目前應該非台灣莫屬。

 

珊瑚的生成與產地

 

   珊瑚是一種海生圓筒狀腔腸動物Coelenterate,名叫珊瑚蟲。在白色幼蟲階段便自動固定在先輩珊瑚的石灰質遺骨堆上。珊瑚依靠自己的觸手來捕捉食物,並分泌出一種石灰質(礦物成分為方解石)來建造自己的軀殼。珊瑚在生長過程中,為了能更多地捕捉食物和吸收陽光,形成在三度空間似樹枝狀、笙狀、蜂窩狀等五花八門的集合體的生物群體。隨意取出一束即婀娜多姿,美麗動人,是天然藝術品。

 

       珊瑚產于溫暖海洋地區,造礁珊瑚蟲在近岸相當淺的暖海中生長,通常距水面30米生長最旺盛。其生長的速度,受到海水光線的穿透度、海流的速度、鹽分的高低、沉積物的沉降速度等因素的影響。

 

珊瑚的化學成分與種類

 

珊瑚的化學成分主要為CaCO3約佔94-97,以微晶方解石集合體形式存在,成分中還有一定數量的有機質。每個單體珊瑚橫斷面有同心圓狀和放射狀條紋。顏色常呈白色,也有少量藍色和黑色。寶石級珊瑚為深紅色、紅色、粉紅色、橙紅色。其中深紅色珊瑚質地堅硬,組織均勻,採集困難,因此價值最昂貴。黑色是由於含有有機質,具有玻璃光澤至蠟狀光澤,不透明至半透明,密度較低。性脆。遇鹽酸強烈起泡。無螢光。

 

珊瑚的產地與開採

 

珊瑚產區分佈在北緯2040度之間,貴重珊瑚大約分佈於南北緯三十度之間的淺海之間。已經開採的海域有:義大利、日本八重島、三子島、硫磺島、美國的中途島、夏威夷群島及台灣沿海。而台灣附近的產區有澎湖、蘇澳、澎佳嶼、蘭嶼、綠島和東沙島海域。

 

每年的二月到九月,是珊瑚的打撈期;因為珊瑚大多生長在凹陷的礁岩與礁縫中,所以先用一種魚群探測器偵測海底的地形;如果是平的,表示是平坦的沙岸,不會有珊瑚存在。如果是凹凸不平的地形,就可以放心的捕撈。

 

 仿造的珊瑚識別

 

1.染色大理岩:呈均勻的紅色,具粒狀結構,橫斷面無同心圓狀構造,無不均勻條紋,用棉簽沾丙酮擦拭,棉簽上呈現紅色。

 

2.粉紅色玻璃:玻璃光澤,含有氣泡,貝殼狀斷口,遇鹽酸不起泡。

 

3.粉色塑膠:不具備珊瑚所特有的條帶狀構造,有使用模具留下的痕跡,遇鹽酸不起泡。

 

4.“吉爾森合成珊瑚:微細粒狀結構,見不到天然珊瑚的顏色或透明度略有差異的條帶狀結構,密度2.45g/cm3,較天然珊瑚小。

 

珊瑚的買賣選購 

 

珊瑚的顏色:純正均勻,飽滿不暗,鮮艷明亮,對比和諧的為上品。 

 

珊瑚的淨度與瑕疵:瑕疵少、無裂隙、不含雜質的受歡迎。常見的瑕疵有孔洞、裂紋、和白心。 

 

珊瑚的造形切工:最好的珊瑚料,大多是做成戒面。如果磨成項鍊,通常是磨成鼓形珠,是為了避免犧牲材料的關係。重量愈重愈好。珊瑚若輕,可能中心是空的,才會覺得輕;珊瑚的塊度重量愈大,它的形成時間就愈久;自然,數量較少,價錢也較貴。造型好的珊瑚常做觀賞石,也可以做雕刻藝術品的原料或加工成項鏈、戒指、手鐲、胸針、耳墜等。

 

珊瑚的保養

 

珊瑚的成份大部份是碳酸鈣,忌汗怕酸,因汗液中的鹽和酸性分泌物會腐蝕珊瑚。不注意易使光澤變得暗淡,所以佩戴時應儘量避免接觸汗水、油污及酸性物質或溫泉浴,且珊瑚不宜多接觸化妝品、香水、酒精、食鹽、油污和醋等。

 

平時可用嬰兒油潤飾保養,或以乾淨的軟布直接擦拭或清洗時用中性肥皂水即可。室內珊瑚雕刻擺飾,最好加裝玻璃罩遮蓋以為防塵及保護。如有污垢時,宜以清水沖洗,再用棉布拭乾。嚴重者則需送加工廠打亮處理,即仍恢復原有的光澤。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海鷗雄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