錐麓古道終於在2009/5/5開放囉終於千盼萬盼盼到錐麓古道成行是從2009/7月錐麓古道(需辦入山及入園申請)開放後因為有名額限制平日48個名額假日最多也才72個名額加上三不五時颱風大雨地震來搗亂錐麓古道就封閉所以就痴痴等丫等丫好不容易終於2009/12/02申請到前一陣子又遇到花蓮6級大地震燕子口至今仍封差點不能成行好不容易YA!!YA!!終於2010/01/02正式體驗開放全程路段
行程:

2010/01/02()合流露營區→08:30 慈母橋→急升坡→一號隧道口→12:00 抵錐麓駐在所休息半小時→巴達崗一號橋→錐麓斷崖(2.7K-3.2K)二號隧道口(2.6K處)抵斷崖駐在所→三號隧道口(2.4K)→巴達崗二號橋→錐麓吊橋→15:30  錐麓古道出口→15:45  1040m燕子口→400m橋→3400m九曲洞→2200m慈母橋→17:45 400m合流露營區 18:00天祥青年活動中心

2010/01/03() 08:30天祥青年活動中心→天祥遊客中心→2000m綠水20400m布洛灣→5000m長春祠→清水斷崖→南方澳(海鮮中餐)19:00台中市


合歡越道路為民國初年台灣中央山脈中段東、西之聯繫要道,與[能高越嶺]齊名,據初步調查,此一古道可能是百餘年來,太魯閣族部落為遷徙,禦敵,山墾等原因而行走於立霧溪流域平坦階地之間以獵路遺跡貫穿而成,再於民國三十四年日本投降前完成自太魯閣至塔比多(天祥)之舊道,長十九點五公里,寬六公尺,民國四十五年七月起開築之東西橫貫公路,大致沿合歡越嶺古道而建,現僅於巴達崗起至荖西溪之十六公里舊道,現稱錐麓大斷崖古道。

錐麓古道是太魯閣國家公園區內唯一的史蹟保存區,是合歡越嶺古道殘存的遺跡,位於流芳橋和靳珩橋之間,是立霧溪切穿三角錐山東南稜,形成的深窄直立的斷崖,錐麓與福磯斷崖隔溪對峙,長約一點二公里,高度約有六百公尺。早期,錐麓古道是立霧溪流域各太魯閣族原住民部落的聯繫要道,從巴達岡到合流慈母橋長約有10.3公里,包含兩側各三十公尺區域,共計約四十公頃的面積,錐麓斷崖在海拔七百五十至七百八十公尺間修築,路徑寬約只有三十公分,只夠一個人雙腳並立,是太魯閣峽谷最壯麗的景觀之一,太管處列為太魯閣國家公園史蹟保存區。

在九曲洞後,緊接著就是錐麓大斷崖,這個大斷崖高有1666公尺,而且是筆直的插入河谷中,就像是一把劍將這河谷劃開了,而後山地崩裂,天下巨雷,這段長達十六公里、猿猴難攀、飛鳥難渡的斷崖。此時會發現在這陡峭的山壁上,還有一條泛著金光的小道,這就是中橫公路中最刺激的「錐麓古道」,其實早在百年以前就有了一條古道由崖頂穿越,即登山人士所稱的「錐麓古道」,目前還是登山界視為畏途的險境;錐麓大斷崖古道座於慈母橋和燕子口上方的巴達岡,海拔1600公尺,由於斷崖的質地為堅硬的大理石,故開鑿艱辛不己,但也由於不易風化的結構體,使得古道至今的路況仍很良好。此斷崖底下為立霧溪,光禿禿的斷崖距立霧溪底有七、八百公尺,站在上面俯瞰立霧溪谷,令人望之心怯,但同時也讓人對此浩大的工程讚佩在心。

總之全程約10.3Km為日據時合歡越嶺古道的一部分錐麓古道多數是路段路基狹窄斷崖路段險峻、爬昇坡度陡峭,有潛在落石危險,垂直落差大所以一直未開放,直到去年7月才對外開放現在錐麓古道路段已改為只能由慈母橋入從燕子口它的入口處就位於慈母橋步道旁一進眼簾與砂卡礑步道有些相似但緊接著大部份均在垂直爬升走2500m感覺似乎在走郊山吶.有些吃力,不過只要就可以見到最精華的錐麓斷崖(長約500M) 站在這沿著近乎垂直於立霧溪谷的峭壁古道從上俯瞰太魯閣峽谷九曲洞真的很壯觀但也很驚險接著來到巴達崗二號吊橋往下俯瞰750m谷底還真有些恐怖呢難怪有人說不用出國去看美國大峽谷來這就讓你值回票值了;看著湛藍天空 絲絨般的白雲 險峻陡峭的大理石峽谷 真的 好美!好美!美的讓人不禁佇留忘了告示牌上說得「注意落石請快速通過」的就是只不過燕子口出口處那綠色優美的錐麓吊橋至錐麓斷崖約要上升至海拔750公尺左右而且現在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都有派人在入口處控管所以可別想溜進去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海鷗雄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